众所周知配多多,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东方被称作“咖啡市”,它不是巴黎、 不是东京、不是伦敦、不是米兰、 不是纽约、也不是墨尔本,而是咱们生活的上海。
要说上海居民们有多爱咖啡,早两年大家团购食物都没有买咖啡来得积极,饭可以少吃两顿,咖啡不喝可万万不可。
上海凭啥可以被称为咖啡市,难道只是因为咖啡店够多?
唔 ……这的确也是原因之一,毕竟这里装下了 9553 家咖啡厅,而且现在这数字还在不断往上蹭蹭蹭地增加,掐指一算,平均每万人拥有 3.45 家咖啡馆,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咖啡馆 1.35 家。
虽然说好喝的咖啡到处也有,但也不是谁都能冠得上“咖啡市”这个名头,帽子戴上了总得要有点东西对不对。
当然,也不是所有自称“主理人”的店主,手上都有活儿。
问题来了,上海也不产咖啡豆,嘬一口你可能也未必有意大利的惊艳,咖啡馆数量也不算是全球之最,这咖啡路线有什么含金量?
别着急,这就来给大家捋一捋,顺带先给大家“以身试咖”探探店,该踩的雷都提前踩了,剩下都是神仙打架的压箱底好货。
趁着天气晴朗,跟着磅礴喝着咖啡到处转转吧!
市井味儿浓厚的社区咖啡馆
小是真的小,咖啡也是真的好
一开始听到“睡不醒袋鼠”这个名字,真的有被可爱到,谁会给咖啡店起这个名字啊!这家在康定路上的咖啡小店里面只有两张桌子,几乎可以说是嵌进去了居民楼里,大家伙就得在外面拿着咖啡聊天喝。
不过 ,这很上海!
别看“ 睡不醒袋鼠”小小的,它的来头可不小,是 21gram 主理人新开的咖啡店,属于小而精的社区咖啡小馆,老板给自己的定位是这样的——“寻觅土澳优那么点意思的消肿咖啡品牌”。
听店家说名字的来源是两个主理人,一个日日睡不醒,一个夜夜睡不着,但是睡不着注册不了商标 ,干脆就睡不醒算了。
跟大多数上海氛围好的咖啡馆一样 ,它宠物友好,视觉设计超级可爱,咖啡出品不用多说了,21gram 圈子里也算是小有名气。
店里主打澳式咖啡,有两款咖啡豆选择,主打一号澳式拼配以 50% 的阿拉比卡混搭出黄油曲奇般的风味 ,虽然熟悉澳式咖啡的人大多喝惯了 Long Black 和 Flat White,但在睡不醒袋鼠咖啡商店,Magic 才是精髓啊 !
他们最近还进了墨尔本的 First Love Coffee ,这简直是烘焙师的最爱 ,新产季有埃塞俄比亚 Ayla Bombe 和肯亚 Mamuto PB SL28,从包装到风味都很嗲。
这款就像是深谙澳式咖啡爱好者的暗号,以 double ristretoo 加 Steam Milk,风味更强劲,店里没有做特调,专注在咖啡豆的风味上,不过也有一些咖啡饮品的选择,比如 dirty chai,适合过午不喝咖啡的人,也可以来坐坐喝点儿。
如果说康定路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那么上海新华路就是闹中取静 ,附近都是历史保护建筑和茂盛的梧桐树,充满了宁静、文艺的气息,而在沿街上,有一家名为“M2F”的咖啡馆,如果是资深咖啡控一定懂得都懂。
我更愿意用充满善意和温柔的社区咖啡馆去形容 M2F ,一开始它只是藏身在角落里的小店,天气好的时候 ,门口总是聚集了猫猫狗狗的主人们,在这里啜饮咖啡和聊天儿。
木板凳旧旧的有一种亲切感 ,店里的咖啡豆都是老板自己在店里面烘的。今年从上海影城对面搬到了香花桥路口,也不远 ,M2F 的名字叫 Machine to Finger,而每一杯咖啡的制作正呼应着这个取名。
店主江姐是中国台湾人,在上海已经住了很久,她每天都会坐在店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大多数是社区里的熟客,所以也能够聊上几句。
江姐聘请的咖啡师女孩是聋哑人,点单虽然是无声,但是你可以通过写字板和他们交流,灿烂的笑容和一喝就知道的好咖啡品质,竟让人内心瞬间柔软。
菜单包含意式、特调和手冲 配多多,但是我更推荐搭配他们的轻食面包 ,比如芝士麦芬一起享用 ,听起来都是很普通的食物和咖啡,但 M2F 就有一种能把简单的东西做得直抵人心和激发感官喜悦的神奇魅力。
说起来“Kukur”啊,要不是在上海住了些年,还真的不好找到它,它藏在小区弄堂的深处,菜单上也没有咖啡,就安静喝茶就好,主理人虽然年轻,但是对茶很有热情。
店里面只能容纳 7 个人,也不允许拍照,老板希望走进来的人能够安安静静享受一杯好茶的时光。
店外面还有手脚架在装修,施工也略显吵杂,但走进去就别有洞天,Wabi-Sabi 风格的陈列和日式器物仿佛是 i 人充电桩,主理人会用这些质朴而细腻的器物给大家做一抹茶。
推荐焙茶和抹茶拿铁,看着牛奶渗入抹茶,你会突然感觉茶如人生,充满了随机性,你要学着让一切自然发生,然后享受随机的美。
酷男孩女孩都去这里喝咖啡
潮流主理人开咖啡店
说起来“SlabTown”也算是上海咖啡店的地标存在了,每次路过,梧桐树影下都是骑行和滑板人在小憩聚会,石板咖啡位于福民路 210 弄,富民长乐是这一群咖啡爱好者简简单单的追求,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店里面虽然座位不多,但是人气真的很旺,取名来自美国“Slab City”,所以 Slab Town 也带有浓厚的美式风格,乱中有序 ,而且经常有潮流品牌和运动品牌的联名 Popup 在这里举办。
比如之前它就和 MondaySleepingClub 做了联名,也在 HYPEBEAST FLEA 有自己的摊位,主理人 Seven 本身就很有街头感,2020 年创立 Slab Town 之前,他在咖啡行业工作了多年,但是他不仅仅希望咖啡店只是喝咖啡的地方,而希望这是一个连接咖啡、潮流、户外的枢纽。
所以 Seven 一直坚持探索咖啡和其他文化融合的可能性,所以这里能够成为骑行、滑板、跑步、以及街头文化交流的咖啡场所也不足为奇了。
这里的咖啡不走浮夸路线,除了咖啡就是几款面包和烘焙甜点,意式咖啡就深烘和浅烘两种,手冲也贴心地配了风味描述卡片,可以看出来店主是有在沉下心来好好做咖啡而不是靠潮流和户外风格吸睛赚流量的存在。
另一处同样是滑板人超爱的咖啡店就是“Spoke”,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那扇仿佛车库一样的蓝色大门,Spoke 有两家,但我更喜欢在华山路上的那家,因为它更安静,白天是咖啡馆,晚上就是潮流人来轻派对和享受音乐的音乐酒吧。
市民王嘉尔也时不时会来 Spoke 坐坐 ,Spoke 主打单车元素 ,单车、咖啡、 摄影、黑胶和户外活动一直是紧密相连的文化 ,也是 Spoke 的基因。
Spoke 结合咖啡和自行车元素,所以你会看见店里面就有一台三孔 Linea Classic 与 ANFIM,工作台车、工具架、轮胎做的桌子,还有单车凳也被拆下来做咖啡椅,自行车爱好者和黑胶发烧友估计和老板能唠很久很久。
超会做漂亮甜品 咖啡不比上班苦
虽然今天主要介绍咖啡店,但是咖啡和甜点真的很配啊!
所以顺带也分享一些有咖啡但甜点更出圈的小店,其中就有日式蛋糕店 “Mill Hill” ,但凡是颜控都会爱 上这家奶油色的小店。
Mill Hill 是从厦门开过来上海的店,不算新,但常去常新,隐藏款戚风蛋糕真的是超级绝,又或者是经典的提拉米苏,搭配维也纳咖啡享用更加。
Mill Hill 的甜点看着美貌,吃着也很疗愈人心,甜而不腻,松松软软,也会根据时令和季节推出不同口味和搭配不同水果和点缀花卉,应季是最佳,同样的,门口会根据季节的不同更换鲜花,超级浪漫。
店里面的器物也很用心,来自法国的各个尺寸的手工 Astier de Villatte 器皿,低矮奶白色闷头和两株无花果树,你会误以为自己走进去了某幅油画里面。
Mill Hill 推出了一款开心果森林的蛋糕,看着就超级有食欲啊。
另一家号称有着上海肉桂卷天花板之称的“Sloppy Gin”位于延平路上,门头是醒目的克莱因蓝,很有电影氛围,粉笔 logo 充满松弛感,里面没有什么精致的内饰,而是主打一个敞亮+好坐,这种随性的迷人反而让人欲罢不能。
先来说说肉桂卷本身,外壳酥脆,内芯柔软湿润,有很浓郁的肉桂味,简直就是秋冬限定,蘸着咖啡吃真的一口一个不吱声,是吃饱了也还能再吃两口的好吃程度。
除此之外,还有西柚和白巧克力制作的 Cremeux,搭配打发的奶油,还有少量 vermouth 酒做的西柚酱,口感轻盈;另外还有一款橙香咸黄油搭配接骨木花的鲜甜口味 Bun,听上去就很清新。
而“fuwa”小点心事业部的那扇人生之绿窗,可以说是即便食物出品都不重要了,不过有一说一,它也好吃好喝,它藏位于徐汇区金林商务楼三楼,主理人因为喜欢老城区的烟火气,所以就去了一处闹 中取静的位置。
她把整个店铺都打理成家里客厅的模样,装得下四季变换的窗户,来吃吃布丁喝喝咖啡就跟去一个普通朋友家做客一样平常。
最推荐大家尝试那款日式硬布丁,口感是扎实绵密的那种,每天只出两批,先到先得,基本上很快就会被卖空,而且 fuwa 做的甜点真的可爱无敌,可露丽、奶油小狗和柠檬挞都是主打款式。
不只有漂亮咖啡
还有帅气老板
有多少人会为了咖啡店老板去喝咖啡,虽然听上去没有很“ 正经”,但帅气的咖啡师真的很加分。
在黄浦区巨鹿路的一家名为“Coffee by Sadside”的小小咖啡店就是这样,虽然咖啡的选择很少,但是咖啡师真的很帅,非常养眼。
出品主打特调咖啡,简易操作吧台和堆满了工具和金属置物架的小小店面,让人感觉很亲切,sawa sawa 是主打,可以选择黄柠檬或者苦瓜口味,酷芒橙特调适合夏天,而 pink bubble 则是带有香料味。
而另一家“D.Orino Coffee”的老板则不做特调,而是专心做好一杯简单咖啡,他不仅自己烘豆子,做咖啡,也还会捏陶瓷杯子,真的是多才多艺。
店开在延平路上,虽然店铺人来人往,现在客人很多,老板很 i 但也会友善和大家聊天,不过看他安安静静专注地冲咖啡的过程就很疗愈。
手冲、拉花冠军出品
魔都你真的太会了!
当一开始知道 WBC 冠军潘玮要在淮海路上开“Parking Coffee”,还在试营业都已经大排长龙,反正冠军咖啡开到上海,大家都必须要在门口“罚站”。
咖啡出品确实稳定,Combo 必点,西瓜太郎咖啡豆,特调喝不出咖啡的苦酸感,黑咖啡高温饮用还 能喝出草本味道。
手冲盲盒选择了分界线状元 El Diviso ,冠军用了热冲击处理,带有红樱桃、血李、佛手柑的味道; 再点一杯埃塞瑰夏热美式,从高温到中低温,甜橙、樱桃、红酒尾韵表现在线。
总而言之,有了 Parking 的加持 ,撇除排队的烦躁,魔都还是对得起中国咖啡风向标的美誉。
而拉花冠军梁凡常去的“Aloha Coffee”当然也是咖啡控的必去打卡点。
店在襄阳南路,天气好的时候那一抹亮橙色就是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如果有机会,能遇上梁凡老师在现场,喝上一杯拉花拿铁,那可真的是赚到。
一杯杯风格各异的咖啡下肚,话题回到最开始我们说的上海为何能被称为“ 咖啡市”,也许并不是因为它的咖啡豆世界闻名,而是它映照了上海市的灵魂和上海人的生活状态——融合、海派、包容万象。
咖啡作为曾经的“舶来品”,在漂洋过海来到这座城市,被千千万万从五湖四海聚合到上海的咖啡爱好 者热爱着、创作着、坚持着、并消化出自己独具特色的一个个咖啡停靠点。
它可以是符合当季时令的特调,也可以是花费无数心思专注做的一杯手冲,也可以是连接着人与人、人与社区、乃至城市与世界的桥梁。
也许,上海人从来没有仅仅将咖啡视为饮品,而是文化和生活的载体,而正是因为上海咖啡面貌千人千面,也造就了咖啡在上海再也不是“舶来品”,而是咖啡市引以为傲的海派文化。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所有者,文字为博主原创。
本期文字助理:Karen
财富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